“我们历经万水千山,深刻感受最美中国道路!”一场由上海市中职学生星光舞蹈团、星光合唱团合作演出的歌舞《不忘初心》带领现场观众重温了革命先辈用理想和信念丈量的伟大远征。日前,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七届“璀璨星光”校园文化节展演活动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顺利举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多年来,上海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届校园文化节主题为“匠心筑梦向未来”,由“美育领导力提升”“经典赏析”“实践体验”“品牌展示”等多个系列板块组成,活动突出文化育人主线,并结合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文明风采等专题活动。活动旨在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中职学生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展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和特色,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
艺术表达源于生活
展演活动精彩纷呈
展演当天,在舞台上熠熠发光的,有的是艺术专业学校的学生,而更多的是来自普通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同样对艺术有着赤诚热爱。
上海中职学生星光舞蹈团的《美丽的阿依汗》带领观众从维族少女的舞姿中寻觅古丝路遗风;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无声少年”们带来舞蹈《在阳光下成长》,演绎着他们翱翔蓝天、俯瞰大地全景的英姿;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同学们带来的戏曲节目——《游园》和《扈家庄》——是昆曲最著名的折子戏,曲词典雅、行腔婉转,为现场观众搭建了古典唯美的意境;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的同学们带来的弦乐室内乐《四季》是古典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旋律舒展、乐篇华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男子群舞《红色英雄》通过粗犷豪放的肢体语言,展现了蒙古男子豪放彪悍、勇敢乐观的性格,刚毅果敢、百折不挠的精神。
展演中,《在阳光下成长》动人心弦。一群来自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学生用游戏化的舞蹈形式,展现了特殊孩子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感人故事。“艺术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艺术形式和表达,更体现着师生对于周遭生活的悉心观察和思考。”提及节目的创作初衷,该校艺术指导教师於沁心很有感触,她说,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综合素养,部分家长过于看重学习成绩的情况也在慢慢好转。为了表达对教育政策的回应,也是师生基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在阳光下成长》的节目也顺应而生。
此外,节目中能体现出特殊儿童对于艺术表达形式的创新。於沁心介绍,由于团员们舞蹈基础不同,有些已经具备一两年的舞蹈基础,有些团员则刚刚加入舞蹈团一两个月,于是,《在阳光下成长》节目加入了不少看似学生游戏的片段,使节目更加生活化,也更符合学生们的年轻特点,演绎起来栩栩如生。
星光合唱团中,男生比例较少,女生比例较多。为了展示合唱团较高的演出水平,不少合唱的曲目都是为这群热爱合唱的年轻人量身定制,或通过改编经典而成。在本次展演中,星光合唱团表演了《映山红》《不忘初心》等合唱作品。指导教师张幸怡表示,这些主旋律的经典老歌看似距离00后很遥远,但经过作曲老师的改编,不仅让00后唱起来朗朗上口,也是很好的思政教育机会,让这些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国家。
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深厚的育人资源,校园文化节中的大型艺术比赛长年吸引着众多热爱艺术的老师和同学们,每年交替举行的中职学生大合唱比赛、音乐剧比赛、舞蹈比赛面向每一位学生发出邀请。2022年是合唱年,“青春放歌 唱享未来”——2022年上海市学生合唱节中职组选拔赛暨上海市中职学生合唱比赛活动经激烈比赛,共推选出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等6支队伍参与市级决赛。
艺术表达源于热爱
匠心汇聚收获硕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台中职生艺术展演的背后,凝结着中职师生们日日夜夜的付出和汗水。
艺术坚持,源于中职学生的热爱!
张幸怡曾做过一组调查,为了坚持排练,三分之二的星光合唱团的团员单程花费在路上的时间都超过1.5小时,十几位团员单程路上时间超过2小时。其中最远的李希杰团员,家住在金山,每次参与排练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超过5小时!尽管已经进入中职三年级,在积极备考三校生考试的他,从未错过任何一次排练和演出。问及他坚持不懈的缘由,“热爱”两字足矣。
如今,越来越多的团员对于合唱团的依赖程度更高,这从一组老团员“留团率”就能窥见一斑。张幸怡举例说,过去每年大概有十几名老团员愿意继续留在合唱团排练和表演,这两年,愿意继续留在合唱团的人数不断攀升,甚至可以达到70多人。
一批原本没有舞蹈基础的中职生,每周日坚持排练4小时,在这次中职艺术节展演中,歌舞《不忘初心》和舞蹈《美丽的阿依汗》都令人印象深刻。令上海星光舞蹈团秘书长闵新感动的是,每周日舞蹈团都要在早晨9:30准时排练,不少家住在奉贤、宝山的团员,都要搭乘2个多小时的地铁前来排练,风雨无阻。尤其是,部分团员已经在幼儿园、社区等单位开展实习,听到有排练和表演的机会,他们也积极与实习单位沟通,不错过站上舞台的机会。
想要在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姿并不容易,花季少女常常要面对压腿的痛,从来没有人叫苦叫累,“吃苦耐劳、热爱舞蹈、坚持到底”,闵新看到了这群00后孩子身上最宝贵的品质。
想要排练一个完整的舞蹈,对于聋人群体而言,更要难上百倍。於沁心介绍,为了让学生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指导教师们每半个音乐节拍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解读,再教给学生们进行感悟和练习。“整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打磨,但在舞蹈中,学生们从眼神中透露出对舞蹈的热爱和脸上传递出的笑容,深深打动着我。”
日复一日艰苦地训练,终于结出累累硕果。除了在舞台中央展示中职生的风采之外,他们收获的精神成长更是不胜枚举。闵新看到,原本娇滴滴的学生们变得大气起来,“刚进舞蹈团时,学生们如果动作不标准受到批评都会生气。如今,每个人都敢直面自己的问题,经得起批评和表扬!”而在星光合唱团,更是有不少团员在经历了几年的合唱训练后,报考了与音乐、艺术教育等方向相关的专业,成为了自己终身发展的目标。
杨浦区职业技术学校艺术教师、合唱团指挥袁明秋说,在合唱团里几乎没有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学前教育等专业的中职生都因为热爱音乐,聚集到一个艺术团体中。她说,合唱是一个十分讲究团队精神的艺术表达形式,每个音的强弱、节奏把控都需要十分精美的配合,才能唱出美妙动听的音节。为了能够配合好团队的排练和演出,四名已经毕业年级在实习的团员仍然每周坚持请假来参加排练。
艺术表达源于创新
线上线下融合育人
“璀璨星光”校园文化节每两年举办一届,上海中职学校连续三年“以艺战疫”,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互融共促的艺术教育模式,进一步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有形界域,实现了立体多维的融合。
中职学生星光合唱团和舞蹈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美育课程模式,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合唱课、线上舞蹈课以及线上美育讲座。张幸怡回忆说,线上开展合唱排练,对于师生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为此,合唱团10名教师齐上阵,大家各自分工为不同的学生进行线上教学:有的上乐理课,有的上视唱练耳课……每周线上排练三次,甚至比线下的传统排练时间还要长。
类似地,舞蹈团的老师们尝试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给团员们排练舞蹈《美丽的阿依汗》。虽然首次尝试线上授课,但团员们的学习效果没有打折扣。两团于2022年12月4日下午联袂在于国际舞蹈中心小剧场进行年度汇报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表演中,从眼神到技巧,学生们都达到了近乎专业水平。”闵新十分感慨。
此外,“经典赏析”板块的“走进艺术宫”项目以“走进艺术宫,品赏工匠心”为主题,带领学生线下或线上走进文化艺术场馆,品味欣赏艺术作品,自2022年8月起每月推出“云上艺术厅”课程。“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活动面向全市中职学生征集舞台展演类和非舞台展览类艺术作品,共计收到近400件作品,并举办“红色基因传承”作品展。
艺术表达源于实践
德技兼修匠心筑梦
艺术能带给学生怎样的成长?在中职学校,教育者不断这样叩问。张幸怡说,艺术是直至内心和情感的表达形式,多年接触艺术的中职学生明显更加自信。多名参与艺术指导的教师也表示,长期参与艺术表演的学生,个人气质和精神面貌明显更好。
此外,出于热爱,艺术的学习需要长期的坚持,更需要学生在抽象思维层面的领悟和感受。坚持艺术培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
“实践体验”板块的职业体验日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中职学生德育论坛将线下学生实践活动与线上论坛直播相结合,创编党史学习情景剧《真理的味道》《吴大观68年研制发动机》等,引导中职生在与历史对话中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全市共有44所中职校面向社会公众开设108个职业体验项目,既有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工业机器人等最新科技体验,又有烹饪茶艺、剪纸工艺、手工吊坠、手玩制作等传统文化体验。11所中职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利用专业资源传播中华传统自信,包括茶艺、中国舞、工艺美术、戏曲表演、民族音乐、民族服饰、中国传统插花、珠算文化、龙文化、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中国古籍缮藏文化等。2022年各基地面向社会开展22次活动,线上直播活动14场,平均观看人数为5400人次。
以学业为抓手,传承职业技能;以专业为导向,奠定事业基石。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教师邵茹鹏、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中高贯通毕业生顾俊杰获得金牌。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上海中职学校共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27个。上海职教“凝聚匠心”,在关注青年学生心灵成长、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艺术活动不断努力探索全方位综合育人模式,以职业技能和人文精神合力打造校园文化,培养符合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