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游了一万多公里 海宁一名游泳爱好者眼中的品质生活
许伟平,65岁,是一位普通的海宁企业退休人士,也是一名民间游泳爱好者。
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长跑、健身走、骑行、游泳、球类、轮滑……他都有涉猎。不过,几十年来,最爱的还是游泳。许伟平说,游泳是少年时代自学学会的。他尤其擅长长距离游泳,从少年开始,每年夏秋季坚持长游,五十余年来从未中断过,累计长游游程早已超过一万公里。
这一过程中,许伟平经历了游泳场地的多次变迁,也充分感受了从“独乐乐到众乐乐”的一个运动健身过程。从小成长在江南水乡,相信很多人的记忆中,自家门前屋后都是被水环抱的。河网密布的水乡天然优势,也让他们这个年代的很多人,亲水、爱水,喜欢在水中折腾。水乡人会游泳,这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度,河里不再适合人们游泳。
后面,海宁市建起了室外游泳池——东山游泳池,许伟平经常去游。在他的记忆里,这是当时海宁唯一一个游泳池。诺大一个城区,只有一个游泳池,乡镇、村里还没有什么专门的游泳地方。即使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海宁建设了可供室内游泳的海宁游泳馆,在县一级算条件好的,也依旧是当地唯一的规模游泳馆,没有延伸到更基层。受场地所限,会游泳的成年人不少,但能畅快去游,坚持去游的人,并不多。而青少年一代,就比较尴尬了。水乡的娃娃,不会游泳,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明显的变化发生在这五年。由于游泳场地不足,青少年缺乏游泳技能,他在媒体的报道上看到过,5年前,每年海宁都有10多起青少年溺水死亡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潮乡少儿习泳项目”被提上议事日程,并被列为政府实事工程。同时,海宁还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拆装式游泳池全覆盖,后又在基层全面推广建设土建式游泳池。
硬件条件的极大改善,使海宁各地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的游泳技能培训开展有了基础。无论是本地的孩子,还是外来务工者的孩子,只要未成年,都能享受到“潮乡少儿习泳项目”带来的实惠。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016年,海宁已累计培训青少年达3.7万人次。
孩子们游泳技能的普及学习,也带动了更多人加入这一游泳学习大军。这些年,社会上的专业游泳培训机构及游泳场所多了。小区建设,也更加考虑群众的运动需要,小区游泳池不断出现。每年的8月8日全民健身日,海宁游泳馆都会免费向公众开放,去的人,也是特别多。截至2016年,海宁已培训游泳救生员、教练员300多人,接待游泳爱好者近150万人次。
另一方面,像许伟平这样的游泳爱好者,也被号召参与到相关志愿服务工作中。许伟平就是一名海宁义工。每次,去社区、学校给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时,他上的第一课,总是关于防溺水的话题。让人高兴的是,这些年,当地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已经越来越少。
2014年12月,在中国游泳协会场馆、装备委员会会议上,海宁被命名为“全国游泳之乡”,成为浙江唯一上榜的县级市。许伟平对此感到特别自豪!
当前,海宁正在大力实施“建设品质生活”战略,游泳事业也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群众基础日益深厚。全国成人游泳锦标赛连续多年落户海宁,许伟平有幸做过这一赛事的志愿者。而今年,他做了一个认真的看客。“能让全国各地游泳精英汇聚到这里比拼、交流,那是相当不容易。既饱了我们这些游泳爱好者的眼福,也展示了我们这个城市的风采。”许伟平说。
运动为个人带来健康,为城市带来荣光。这是许伟平所经历的游泳故事,也是海宁这座城市的全民健身故事。实际上,现在,不光是游泳,轮滑、太极拳、健身舞、健步走、羽毛球、网球、武术等很多运动,也都在海宁开展得红红火火。全民健身已经成为海宁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原标题《看“全国游泳之乡”,怎样把游泳变成“品质生活”》,原作者杨茜、沈鑫、高力。编辑王杭徽)